當前位置:主頁 > 要聞 > 正文
非凡十年 | 一個陜西蘋果的“N”道工序-全球快播
來源:群眾新聞作者:洞察網2022-10-21 15:35:02

鳳縣唐藏鎮龐家河村村民正進行蘋果分級裝箱。


(相關資料圖)

陜西是中國最大

的蘋果主產區

全國25%的蘋果出自陜西

陜西也是全球集中連片

種植蘋果的最大區域

世界上每7個蘋果

全國每4個蘋果中

就有一個來自陜西

2021年陜西蘋果面積931.7萬畝

產量1242.46萬噸

“十四五”期間

全省蘋果種植面積

將保持在

900萬畝左右

產量達到1300萬噸

到“十四五”末

蘋果單產水平和優果率

將分別提升5個百分點

畝均產值將提高20%

全產業鏈產值將達到1200億元

到2035年

陜西將基本建成

蘋果產業強省

成為全國蘋果

生產加工核心區

貿易物流集中區

和產業科技創新示范區

打開中國地圖,北緯33度至37度之間有一條優美的微笑弧線,這條弧線由陜西的渭南、延安、銅川、咸陽幾個點串成。你們知道這條優美的微笑弧線是什么嗎?它就是陜西蘋果的最佳優生區域。

歷經50多年的發展,陜西蘋果產業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曾經不可逾越的難關,不斷創造著果業的奇跡。如今,陜西蘋果已經三上太空,有的還敷上了“面膜”。

那么,這么出色的蘋果,從苗子入土到果子下樹,要經過多少道工序才能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銅川市耀州區小丘鎮移村蘋果園。 陜西農村報記者 王東宇攝

從12到28,“N”的內涵越來越豐富

10月17日,在銅川市耀州區小丘鎮移村村民王小崗的果園里,紅艷艷的蘋果掛滿枝頭。“今年種的‘秦脆’蘋果個頭大、口感好,1斤都賣到8元了。”看著滿樹的蘋果,王小崗話里話外都透著滿滿的喜悅,“苦沒白下,知足咧!”

“務果園可不容易,從定植施肥到采摘銷售,工序多得很。這些工序環環相扣,想要種出好果子,哪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務果園的艱辛,王小崗深有體會。

定植、施肥澆水、刻芽、拉枝、摘心、扭梢、環割、除萌、病蟲害防治、疏花、授粉、疏果、定果、補鈣、套袋、加磷、提鉀、追肥、疏枝、摘外袋、摘內袋、殺菌補鈣、鋪膜、摘葉轉果、采摘、分級、裝箱、清園,這是王小崗家的蘋果從生長開始所要經歷的28道工序。但在10年前,這些工序還只有12道。

“原來不懂技術,1畝地見不了多少錢。這幾年不一樣了,從殺菌補鈣到鋪膜上色,我一樣不落地按新辦法來,收益果然上來了。”掰著指頭,王小崗對蘋果的生長工序如數家珍,“以前除了定植、施肥澆水、拉枝、摘心、扭梢、病蟲害防治、授粉、疏花、疏果、采摘、分級、裝箱這12道必要工序外,除萌、補鈣、加磷、鋪膜這些詞,我聽都沒聽過,更別說運用了。”

一個蘋果的生長竟然要過這么多關口!王九崗是移村的蘋果技術專家,他說:“這些工序還僅僅是標配,陜西省有的地方比我們的配置還要高,工序更多。”

在陜西,移村是一個蘋果產業并不算太突出的村子。但是,即便是這樣一個村子,蘋果也已經成為村民的“致富果”。去年,全村蘋果產業收入達到了2000萬元。

據了解,在渭南、延安、咸陽等陜西蘋果的主產區,蘋果長成都要經歷“N”道工序。這些工序大致相同又各具特色。有的是坑施肥水,有的是覆膜保墑,有的甚至用上了“田保姆”,享受一對一全程跟蹤式貼心服務。

從12到28,這是移村蘋果生長的工序變化,也代表了陜西蘋果的進階之路。如今,隨著陜西果業邁入高質量發展時代,“N”的內涵變得越來越豐富,陜西蘋果的“含金量”也越來越高。

給蘋果套袋。

從套袋到敷“面膜”,蘋果的科技范兒越來越足

務果園,一年啥時候最忙?

“當然是套袋的時候。天不亮就出門,天黑透了才回家。”種了20多年蘋果的王小崗說,“套袋是決定果子品質的關鍵工序之一。袋子套早了,果子太小,容易掉落;套晚了,摘袋后底色發綠,又賣不上價。這里面的學問大著呢。”

在移村,蘋果套袋一般從5月中旬開始。套袋時,全家男女老少齊上陣,忙不過來的時候還要雇人。王小崗說,他家掛果的3畝果園光套袋的人工費就得1000多元。

但是,在延安市寶塔區廟塬村,果農李延軍這兩年已經不給蘋果套袋了。他給蘋果敷了一種專用“面膜”。結果,他家的果子一個賣10元錢還供不應求。王小崗聽說后也有些心動。因為,有了蘋果“面膜”,他就再也不用年年為給蘋果套袋、摘袋發愁了。

記者隨后撥通了陜西省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果業分團專家、研究員郭民主的電話。滿臉好奇的王小崗也守在一旁認真聽著。

“咱們的蘋果‘面膜’是國際首創技術,厲害得很。”郭民主介紹,“這是由陜西科技大學牛育華教授團隊研發的一種腐殖酸蘋果免套袋膜劑技術。和傳統套袋技術相比,這一技術可節約生產成本30%到40%,能防治90%以上的病蟲害,蘋果畝產量可提高20%到30%。”

長期扎根果園,郭民主提起蘋果“面膜”興奮不已。他說:“這款‘面膜’目前在省內的白水、洛川、旬邑等地和省外一些地方試點,果園面積近2000畝,效果很不錯。”

蘋果“面膜”、蘋果水霧防霜系統、智能化自走式果園升降作業平臺……陜西果業發展過程中,從不缺少充滿時尚、引領潮流的科技范兒。

“每年的套袋、摘袋,把人整得忙忙的。明年我也趕一回‘時髦’,爭取給我家的蘋果也敷一敷‘面膜’。”說著,王小崗樂得嘴都咧到了耳朵根。 

2021年冬季,鳳縣唐藏鎮龐家河村村民參加蘋果修剪技術培訓。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鳳縣農業農村局提供

從賣不掉到搶不到,“五好果”引領產業發展質量越來越高

蘋果生長的“N”道工序囊括了產前、產中和產后。在產前環節,有一項工作至關重要,那就是品種的選擇。

王小崗說:“原來栽樹哪管啥品種,只想著栽到地里就行,沒想到掛果后產量低、品質差,客商都不愿意要。自從栽下新樹,果子還沒熟就被預訂完了,1畝地的收入噌噌往上漲。”目前,王小崗的果園里種有“秦脆”“瑞雪”等蘋果品種,村上其他果農還種有“秦香”“秦蜜”“瑞陽”“瑞香紅”等。這些都是陜西自主培育的高品質蘋果新品種。

曾經的移村,蘋果品種單一,果子個頭小,賣相也差。果農辛苦一年,口袋里落不下幾個錢。因此,那時候,村民種蘋果的積極性并不高,蘋果產業的優勢也體現不出來。

這幾年,在省、市、縣各級果業部門的指導下,移村的蘋果產業通過老園間伐、品種改良、喬化改矮化等技術,慢慢實現了更新迭代。

現在,移村的蘋果品種多了,產量高了,品質也好了。王九崗說,村民從日益壯大的蘋果產業中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好資源、好品質、好基地、好效益、好牌子,可以說,陜西蘋果就是“五好”蘋果。這五個“好”是陜西蘋果“破圈出陣”的“流量密碼”,更是陜西從果業大省邁向果業強省的必由之路。

這幾年,在全省“3+X”特色產業大布局以及蘋果“北擴西進”、全產業鏈建設大背景下,陜西蘋果迎來了飛速發展的黃金期。在產前環節,從“只要栽棵蘋果樹” 到“要選一個好品種”,陜西蘋果的生產基礎越來越好;在產中環節,從“靠天吃飯”的粗放型管理到“一樹一策”的精細化管理,陜西蘋果的發展腳步越走越穩;在產后環節,從“地頭論堆賣”到“網上賣、論個賣”,陜西蘋果的品牌越叫越響……

眼下,移村蘋果正紅,王小崗的干勁正足。果園里,透過蘋果生長的一道道精細工序,陜西蘋果產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分散型向規模專業型、由資源依賴型向科技驅動型轉變的轉型升級脈絡逐漸清晰。

這是陜西果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軌跡,也是無數個“王小崗”所向往的持續增收的美好愿景。(陜西農村報記者 賴雅芬 王東宇)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

評論排行
熱門話題
最近更新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